时间:2023/4/5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说起比亚迪,很多人第一时间会想到4.9s破百的DM混动技术、刀片电池,可以打手机游戏的DiLink大屏等等。

确实,比亚迪一直以“理工男”的形象示人,但或许是因为有着逆向开发丰田花冠的黑历史,大家很难把“品质”二字与比亚迪关联在一起。

而随着比亚迪唐、汉、秦等车型的热卖,相信不止我一个人心中有这样的困惑:

“究竟现在的比亚迪还是之前那个只会粗制滥造的比亚迪吗?”

带着这个困惑,今天我参观了比亚迪研发中心,因为现场不能拍摄,因此我以列点的方式和大家分享一下自己的感受吧。

1)研发中心可以说是零部件的“刑场”,首先,零部件在装车之前会先进行耐久度测试,即便是一块底盘橡胶件,在确定采用之前都会在测试机器上“受虐”数十天,以模拟数十万公里的行驶里程。当然为了真实地还原零部件使用场景,比亚迪会先进行真实道路采样+分析,再制作成测试的运行脚本。

这怎么理解呢,我举个小例子吧,例如比亚迪要测试一款发动机悬置(机脚胶)的耐久性,那它会给一款车的悬置装上传感器,以测量在不同工况下(例如急加/减速、不同路面)悬置在x、y、z轴的位移量,测出来的数据经过分析处理后就会制作成脚本,让测试机器运行,这样测试过程就更加接近真实用车环境了。

通过测试后的零部件才会被装配到车上,否则会修改方案,重新进行测试,直到通过为止。

2)场内有3台机器对整车结构耐久度做测试,分别是6立柱试验台(主要面对3车轴的商用车),4立柱试验台以及最严格的“24通道道路模拟试验”。

所谓整车结构耐久度测试,简单来说就是把整车放在一个有液压控制的台架上做持续颠簸,以提前暴露车辆的结构性设计缺陷。所有比亚迪车型,无论是乘用车还是商用车(包括巴士、泥头车等等)都要在台架上做过检测才会推出市场。

而最严格的“24通道道路模拟试验”会把车辆放在台架上持续颠簸45个日夜,3轮做下来就模拟了车辆在路面行驶超过万公里,这个测试强度是其他品牌同类车型的3倍。

(24通道道路模拟试验台)

按照行业标准,15万公里的整车寿命就能覆盖90%的用户需求,市场上大部分高档车的设计寿命是30万公里,但比亚迪的要求更高,例如汉整车设计寿命目标设定为60万公里,比市面上的大部分同级别车型都要多一倍。

3)除了在场内完成耐久度测试之外,工程师还会把车开到全国各地进行道路实测,例如从海南开到吐鲁番、内蒙古牙克石市等地,以覆盖极热、极寒这些极端环境,这里有一点和其他品牌不同的地方,那就是比亚迪会采用自驾的方式边开边测,顺便测试车辆对沿路不同品牌充电桩的支持情况,再回去做系统性的充电速度优化。这也是为什么在使用同一充电桩的情况下,比亚迪车型的充电功率会更高的原因。

除了耐久度之外,安全也是品质的一部分,究竟比亚迪是如何打造一款安全的车呢?

1)首先在车型立项之初,比亚迪就把安全列为研发的首位,例如汉的安全性能就被设为“L”级别。

关于汽车性能竞争策略(LACU,本文指安全部分)分级:

L:Leading行业领导地位

A:Among行业领先地位

C:Competitive行业内具备竞争力

U:Un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yakeshizx.com/yksxx/12561.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