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拉尔依托绿水青山和冰天雪地,让“夏日清凉”持续升温,让“冰雪优势”充分释放。年旅游再度发力,前三季度累计接待游客.1万人次,同比增长8.4%,旅游收入72亿元,产业综合拉动力愈加显现。 冬季旅游再升温 品牌效应日益凸显 年12月22日至26日,海拉尔5天内两上央视,全国冬泳日(海拉尔站)暨国际冬泳邀请赛、全国雪地摩托车越野挑战赛两项国家级A类赛事在这里精彩上演,让全国的目光聚焦在了这座塞北名城。 “现在室外温度已达到零下30度,但在海拉尔举行的国际冬泳邀请赛上,运动员们身着泳衣,在泳池中动作舒展,看不到丝毫的畏惧,给我们极大的视觉冲击。”伴着央视记者的解说,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对冬泳邀请赛进行了5分30秒的现场直播。在这里,火热的气氛与极寒的天气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不管是选手还是游客,似乎都忘记了寒冷。来自俄罗斯、蒙古国及全国四面八方的多名选手精彩亮相,挑战极寒,自由泳、蛙泳、仰泳各种泳姿交相呼应,他们在自然的怀抱中尽情享受冬泳带来的乐趣。此项活动为国内纬度最高、气温最低的冬泳赛事,已连续举办5届,这项“勇敢者的游戏”如今已成为海拉尔冬季旅游的特色品牌。 人们期盼以久的速度与激情大戏——全国雪地摩托车越野挑战赛年12月26日在海拉尔如期上演。这项雪地摩托车专业赛吸引了全国精英齐聚海拉尔进行巅峰对决。转弯、加速、飞跃,车手们驾驶雪地摩托车驰骋,像一道道闪电呼啸而过,超车或急转弯时身后扬起一片雪雾,惊险刺激的场面引起观众的阵阵欢呼。中国全地形车运动委员会委员苏文敏担任了这场赛事的培训教练,他对海拉尔印象深刻:“海拉尔是我国重要的冰雪运动基地之一,交通方便,辐射范围非常广。海拉尔冬季时间长,开展雪地摩托车活动优势得天独厚。更为重要的是,这里的冰雪运动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冰雪运动圣地。”获得女子组冠军的车手钟盛珍来自广西,极度寒冷的天气,冰雕玉漆的世界对于她这个南方人来说充满了新鲜与好奇,“我要把参赛的感受分享给更多的朋友,让更多的人来到这奇妙的世界,参与到这项运动中来。” 不仅仅是运动员、教练员和现场游客,通过央视、各大门户网站、融媒体和新媒体等30余家新闻媒体对赛事广泛的宣传报道,更多的人对海拉尔及这里的冰雪运动充满了向往与期待,使海拉尔“寒”游市场持续升温,知名度和美誉度不断增强,冬季旅游的品牌效应日益显现。正如央视记者所说的,“如果你还没有列好出行计划,那么来呼伦贝尔吧,这里寒冷的天气和丰富多彩的冬季活动等待的是勇敢的你和热爱生活的你!” “旅游+” 实现产业特色融合 雪是资源,冷是吸引力。旅游业内人士指出,在大众旅游时代、全域旅游格局下,冰雪旅游进入了黄金发展期,市场潜力巨大。发展冰雪旅游对于稳增长、调结构、促转型、惠民生意义深远。自年冬首次在西山国家森林公园建设冰雪乐园,海拉尔的冬季旅游走过了13个年头,从最初的观赏性雪雕建设到冰雪嘉年华系列活动,再到各种冬季冰雪赛事的精彩呈现,海拉尔每年冬季都为市民及游客奉献一场不一样的冰雪盛宴。今年,海拉尔以打造国际化冰雪运动名城为目标,以重冰雪、多民俗、国际化为特色,用体育项目带动旅游发展,用文化民俗充实旅游内涵,“国际化冰雪运动旅游节”主题系列冰雪活动开展得热火朝天、高潮迭起,冬季旅游吸引力不断增强。 全域旅游为“旅游+”提供了无限空间,充分展现了旅游业与其他产业深度融合的能力与水平。海拉尔顺应时代发展,提高冬季旅游的趣味性、参与性和体验性,逐渐实现了“旅游+体育+冰雪”的深度融合。海拉尔以建设国际化冰雪运动名城为目标,依托多年冰雪运动传承积淀,在探索与实践中,成功举办了滑雪节、中俄蒙冬泳邀请赛、冰球邀请赛、全国汽车场地越野锦标赛、全国雪地摩托车越野挑战赛等反响较高的国际国内大型体育赛事,让冰雪旅游大有可为,充满活力。而冰雪旅游和冰雪运动相互促进,以冰雪运动带动冰雪旅游,形成冰雪旅游的亮点和特色;以冰雪旅游促进冰雪运动,形成冰雪运动可持续高水平发展。 速度滑冰、拉爬犁、抽冰尜、雪地足球、冰球、雪地曲棍球……今冬,海拉尔区中小学生冰雪运动开展得生机勃勃,也使海拉尔区冬季冰雪运动全面升温。打造冰雪运动名城,必须要有广泛的群众基础,要用人才来做支撑。早在年,内蒙古自治区滑冰队就在海拉尔成立了,并先后组建了冰球、滑雪运动队,向国家和地方输送了大批优秀的冰雪运动人才。如今,海拉尔有9所市级速度滑冰传统项目学校,向各业余体校输送了大批优秀的后备人才。海区科教局研发和编写的《体育、游戏、健康》地方通用教材,将海地区民族文化、民间传统体育中的精华整合融入到冬季冰雪体育活动中,已成为学生在体育教学与冬季课间活动的常态化活动,让学生们都爱上冬季冰雪运动,这个教材也被列为内蒙古自治区体育中小学的通用教材。如今,海拉尔已实现中小学冰雪运动课程全覆盖,并连续16年开展了“万名青少年上冰雪”活动,不仅让学生锻炼了身体,磨练了意志,让他们在冰雪运动中体验到了快乐,还为选拔冰雪运动人才奠定了基础。 内蒙古自治区首届冬季运动会暨百万青少年上冰雪冬令营今冬也将在海拉尔举行,为十四届冬运会召开鼓劲造势。速度滑冰、冰球、雪地定向赛、雪地足球、雪地曲棍球、越野滑雪等系列冰雪健身活动,不仅可以有效提升冰雪运动的竞技水平,还将推动冰雪产业发展,成为打造冰雪大区的旅游名片。 冰雪旅游炙手可热,如何在冰雪旅游发展格局中赢得一席之地?海拉尔以全域旅游的标准来规划、建设和运营冰雪旅游,除利用天然的资源优势打造冰雪运动品牌,作为呼伦贝尔的中心城区,海拉尔还将地域文化内涵充实到冬季旅游中来。年12月22日,在海拉尔冬季旅游活动启动当天,呼伦贝尔非物质文化遗产展同时开展,通过产品展示和技艺表演等方式,现场展示了呼伦贝尔地区具有民族特色的20项非物质文化遗产,让市民和游客充分感受到草原文化的独特魅力。一名游客被达斡尔族“鲁日格勒”和鄂温克族的“阿罕拜”两个具有民族风情的舞蹈所吸引,他感慨地说:“这些非遗项目体现了少数民族的活态灵魂,是民族文化珍贵的记忆。而文化的、民俗的东西是独树一帜的,只有在这里才能体验,其他地方无法复制,这就是一个城市的吸引力所在!” 海拉尔正是依托了这样的优势,通过挖掘文化资源,大力开发具有地方魅力的文化旅游产品,延伸文化产业链条,推动旅游与文化融合发展,让游客不仅欣赏到美景,更体验到民风,感受到灿烂的民族文化,让城市旅游更具魅力,实现从景点旅游到全域旅游的转变。首届中国哈克文化国际研讨会暨哈克文化人文历史纪录片开机仪式的举办,以学术与经济开发相结合的方法,打通呼伦贝尔文化旅游资源与市场对接的通道,使哈克文化的研究工作具有国家高度和国际视野;“海拉尔杯”草原星第五届内蒙古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呼伦贝尔赛区海选活动、呼伦贝尔国际钢琴音乐节、中俄蒙国际音乐啤酒节等,对地区音乐资源进行了深入的挖掘、梳理、展现和提升;而北方部落海拉尔手作文化市集、非遗年货节、非物质文化展演等活动,及“蒙古之源·根与脉”“敖鲁古雅”“天边”等演出活动,充分体现出海拉尔旅游发展的文化性及多元性,使文化旅游产业综合实力不断增强。 赞赏 长按北京中科医院正规吗白驳风在哪看比较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