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1/8/22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白癜风老牌名院 http://m.39.net/baidianfeng/a_4910787.html

“平行”,指的是,在同一时间,但不会有空间交集。

我最想说的是,这一次旅行是一次幸运之旅,有默契和谐的小伙伴,以及总是快于疫情的我们的脚步。虽然是第一次在旅行途中遇到疫情快速扩散并且导致半途返程,但是我个人没有将此视为遭遇,而是视为一种别样的经历和体验,以及作为底色去映衬出一路的幸运——就好像在阴影处更容易看得见阳光。

北京/组队、确定行程

·7月21日

7月中旬在北京学习,我想着内蒙古距离北京不远,不如就顺路去呼伦贝尔大草原走一走,于是在网络上联系了小萌、橙子组队租车自驾。我们打算用半个月时间(7.24-8.6)走完呼伦贝尔大环线。因为行程周期太长,我们一直没有找到第四位小伙伴,就想着在途中随缘加人就好——如果运气好的话。

上图是此次自驾旅行的规划路线,我们计划以哈尔滨为起点,用半个月时间按逆时针方向沿着黄线和绿线走一个大环线,基本上把中国最北的几个地方都走一遍。后来因为要先赶去海拉尔与另一辆车上的小黄汇合,就改成了顺时针路线。再后来因为疫情突发且情势愈加严峻,大家于7月30日晚突然决定提前返程,所以,图中黄线部分最后没有走成,稍微遗憾——也许,漠河和北极村更希望我们看到的是它冬季的模样。

哈尔滨/会面、相见甚欢

·7月23日

7月22日晚结束在北京的课程之后,我于次日中午乘坐高铁前往哈尔滨。之所以选择在哈尔滨汇合,是因为那儿的租车价格只需内蒙价格的一半,而且哈尔滨距离内蒙不算远,本身也是一座颇有风情的城市,值得体验一二。

在高铁上,已提前一两天到达哈尔滨的橙子和小萌说有位很靠谱的小哥哥决定加入我们的队伍。翻译一下,当时说的“靠谱”,指的是王凯同志所体现出来的“果断和爽快”。见面后我才知道,王凯其实是出差到了哈尔滨,出于好奇心第一次选择住在青旅然后遇到了小萌她们,顺便就有了他自己说的“人生中的第一次旅行”——终止出差行程,加入我们的旅行。

我到达哈尔滨后赶到一家餐厅与三位小伙伴见面,他们在那里点了烧烤和啤酒等我。不知道为啥,我那时候就预感这一次旅行一定会很有默契很愉快,后来的事实证明了这种预感何其准确。

小黄、橙子、小萌、海洋、王凯,分别来自河南、云南、四川、广西、山东。

图片是小萌用无人机拍摄的圣索菲亚教堂。晚餐后我们一起去中央大街和松花江边散步看夜景,我感觉满目都是东北的景象,从俄罗斯吹来的气息拂面而过,这些感受,就是哈尔滨给我的初印象。那时候我想着等结束旅行回来后,再好好拍摄这座城市。

海拉尔/租车、奔赴草原

·7月24日

从APP下了订单之后,去到指定的停车场自助提了车,大致检查了一下外观和轮胎,就朝着海拉尔方向出发了。过了齐齐哈尔市的甘南县之后我们就进入了内蒙古的地界,高速公路两旁的森林、草甸、湿地、牛羊、白云,以及后来出现的绝美的夕阳,都让我们对前方充满了期待。

海拉尔/停留、享受散漫

·7月25日

在内蒙旅行,一开始我就只给自己唯一的选择——自驾旅行。这里地域宽广,公共交通对游客的需求视而不见,即使是包车旅行也会让习惯客气的我觉得有所束缚,更别提在旅行社报团了——按部就班简直等于要命。

在海拉尔周边,除了明确要去莫日格勒河一带,其余时间都是随意行走,看到心动的风景就停留。不过总体而言,海拉尔没有给我留下很深刻的印象,我也觉得,草原风光在过去的旅行中已经看了很多,会导致我像一只羊一样看着草原不会再有太多涟漪。

除非,光线很奇妙。

我比较感慨的是,美丽的草原,属于人类,也属于依赖草原生存的所有动物,值得好好爱护。应该要感谢这里地域广袤,植被丰饶,极大地消解了人类生活带来的乌烟瘴气。只是望向天空和更远的将来,在分不清白云与烟雾的时候,还是会为草原感到忧虑与惋惜。

阿尔山/山水、细数阴晴

·7月26-27日

离开海拉尔的下一站是阿尔山。一路上大多数时候是阴天,后来还下起了大雨。路过的一些本该很美的湖泊,在阴天里失去了光彩。

牧民,与他的马匹?马匹,与它的牧民。

这一段路途风景很美,许多牛羊在草原与湖边或埋头吃草或看着天空和公路发呆。想到一个又美又稀缺的词儿:自由。

草原腹地上偶尔出现一些小村庄,很有故事的样子。

雨势很大的时候只能关起窗户。

当晚入住阿尔山国家森林公园景区里的家庭旅馆,老板是能让所有游客感受得到宾至如归的两姐妹,这绝对是相对冷漠的阿尔山民风里面的一股暖流。

第二天本来想早起在村子里跟当地人聊聊天顺便捕捉些人文照片的,5点钟天亮的时候抹着睡眼朦胧拉开窗帘,看到的依然是大雨倾盆。吃完早餐后,虽然对天气感到遗憾,我们还是决定要冒雨游玩山水。因为景区很大无法在一天内逛完,我们挑选了三潭峡、驼峰岭天池、大峡谷、杜鹃湖都去看看,余下的阿尔山天池、地池等景点只能放弃。好运当然也有,中午之后天气由雨转晴了,也算是用心良苦地让我们在一天之内领略这座森林公园的不同表情。

驼峰岭天池,俯瞰着像是孩童的脚丫子,有一点点可爱。

(延时视频:云雾流动的天池宛如仙界)

在峡谷里抬头看一眼正在放晴的天空。

杜鹃湖,据说在5月份的时候可以看到漫山遍野的杜鹃花。

两个女孩子停下车来感受山水之间。

坐在车子里快速穿梭于树林,看着窗外的夕阳也穿梭其间,湿冷的树叶都被镀了一层暖暖的光。那时候在想,这些树木承接了最好的雨露与阳光。

天黑之前离开了森林公园,回到阿尔山市区住宿。

满洲里/边城、感悟时光

·7月27-28日

选择来内蒙旅行,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满洲里。也没有多么深刻的理由,就觉得这名字好听,想来看看。

前往满洲里的途中经过呼伦湖,在地图上看着就很大的一个湖泊,站在岸边看着像是没有边际的大海。

当然还有一路延绵不断的草原风光。

即将驶入城区时挡风玻璃前的画面,大致透露了这座边远城市的欧式风情。

放下行李兴高采烈要出门拍摄夕阳下的城市风貌,却猝不及防来了一场大雨,大太阳里的大雨。

大雨中,彩虹悬挂在头顶上,仿佛在得意地俯瞰着地面所有与己无关的匆忙或镇定。

晚餐过后大雨也已经停下,我们去北湖公园和套娃广场观赏夜景。不得不说,满洲里真的是“灯光灿烂、灯火辉煌”,在晚上11:30市政熄灯之前,值得好好穿行在街道上走一走、看一看。另外就是,满洲里当地人都很友好、热情、实在,这无疑是作为一个旅游城市最重要的最美的风景。

如若不是边境城市禁止无人机升空,这里放出的照片该是另一番更加惊艳的景象。

次日小伙伴们决定睡到自然醒,我在旅途中的“自然醒”都比较早,就一个人步行去火车站一带——我心想满洲里作为一座历史悠久的城市,应该有它独特的一面,而车站是时间来去最密集的地方,可能会留下多一些痕迹。

因为疫情阻断了中俄百姓的频繁往来,满洲里火车站消失了平时的繁忙与中俄友好交往的场景。

顺着车站对面一些老旧低矮的房子往里走,我走进了我正要寻找的地方。后来,在与当地人聊天的过程中知道了那个地方的名字叫做“七十栋”。我在那儿拍了不少照片,这些照片都是未经任何修饰的原图,每一张或许都很普通,但我不想掩饰自己对这些照片的喜爱,无关摄影,只是喜欢那种行走其间获得的心境。

满洲里/七十栋

我在想象那些魔幻的烟囱冒出炊烟的样子一定很诗意,身旁的一位叔叔瞧了我一眼笑着说那得傍晚的时候再来。这位叔叔就坐在倒数第二张照片里面,从照片里面还可以看得到老城区的远处就是现代城市,有一种过去与现在、现在与未来正在交接的感觉——缓慢又快速。后面这张照片里的墙面上贴了红纸白字:平房区升级改造。所以,这些照片里的这一切,不知道还会存在多久。

小伙伴们都起床了之后,我们一起去了国门。这里被誉为北国第一门,门前有一些游客在精心设计她们的打卡照。

越过铁丝网栏杆的远处的村庄,住着俄罗斯的村民。借了身旁一位游客的望远镜看了一会儿,那个村庄清静得很,大概了厌烦了中国游客无聊透顶的”偷窥“。

离开满洲里的时候,再去套娃广场看了一眼。

黑山头/驿站、等待黄昏

·7月29日

黑山头只是一个可以通往室韦的中途驿站,那里有一些观赏落日的山头,当然,因为远离城区,农历月末或月初的时候会是拍摄星空的好地方。另外,网络资料显示那里有一座古城,但是我没有在那片草原上看到任何一段残垣。

远处的牌子上写着“非法越界国法不容”。这条被誉为最美边境公路的G就是沿着边界河——额尔古纳河修建的,路上很多禁止越界、禁止使用无人机的警示语。

在黑山头住的是一家名为“七月”的青旅,院子里面开满了格桑花。

在名为“孤山”的小山坡上,有一只流浪狗,每当有游客到来它就凑上去摇尾巴。我给它吃了个苹果,然后拍了张照片。

这在内蒙叫做敖包,用于祭祀祖先的仪式,跟藏区有些相似。

在等待日落的时间里,小黄坐在车里休息,王凯大致是在抽烟,橙子在拍摄延时视频,小萌估计正在尝试她人生中第一场直播,我无非就是在认真地东张西望。

室韦/边境、遥居一隅

·7月30日

前往室韦的路上经过一二三四五六七八各种卡,路上的风景也还是很美,据说是最美的边境线,一路沿着边界河——额尔古纳河蜿蜒前行,如果不是已经在内蒙好多天了,大概一路都会惊叹“很哇塞”吧。

一群人在路上一起经历风吹日晒雨淋和烧烤啤酒,当时以及更久以后,想想都会觉得人生挺知足的吧。

路过一棵小树,独自生长在草地上、在微风中。

油菜花地里,他在给她拍照。

风从很远的地方吹来,一间小木屋,若隐若现于摇曳的草海中。

车子向左转了个弯儿,室韦的主干道呈现在眼前。沿着这条路开到尽头会看到额尔古纳河,河流的对岸依然是草原和村庄,那是俄罗斯。

团结广场上的“蒙古马精神”。

广场的观景台上,游客们正在眺望河岸对面的俄罗斯村庄。我打赌,就咱中国人最喜欢干这些围观之事吧。

好在天黑之前我一个人拿着GR3又出门逛了一会儿,那时候大伙儿都没有预料到我们即将在一个小时后临时决定结束这一场未完成的旅行。

室韦是一个非常小的俄罗斯族村镇,空气中彷佛响着《三套车》《喀秋莎》这样的曲子。当大多数游客在主干道上潦草地看着这里的外貌时,散步在这些清静的角落会比较细致地感知得到这个地方更隐蔽的更真实的性情。

安达/返程、品味囧途

·7月31日

结束旅行的决定来得很突然,橙子和小萌先后突然提出,大家集合在房间里讨论了三分钟,看着国内疫情不断在更多城市扩散、许多地方不断收紧防控政策,只好未雨绸缪、走为上策。很突然做出这个决定时估计大家都还没有做好心理准备,或者说有一点点错愕,这就像,一首歌曲正好唱到了副歌(高潮),突然被奉告“嘘~安静!”

次日早起大雨还在继续下着,我们这车四人跟小黄简单道了别,然后在导航APP上输入“齐齐哈尔市“,出发。

后来联系了小黄,他也在往回走,朝着郑州。

这是我第一次在旅行途中遇到国内疫情大面积爆发,有一种与疫情赛跑、拼运气的感觉。我于7月23日搭乘高铁离开北京,一位于7月24日从张家界回到北京的市民于7月28日确诊;我们离开室韦、离开海拉尔之后,那些地方也陆续出现了密切接触者和病例。赶到齐齐哈尔市的那天傍晚被多家酒店拒绝入住、考虑在车上度医院做核酸检测、连夜开车回哈尔滨投奔熟悉的青旅、在大雨的高速公路上贴着挡风玻璃驾驶没有远光灯的车、最后在未及时强化防控的小县城顺利入住酒店……因为当天发生的这些事情都在下着雨,给那一页纸平添了几分“囧途”的味道,我们除了在认真研究对策,也说不上郁闷,无非就是觉得“有点儿意思”。

8月1日,在安达这个县级市停留期间,医院做了核酸检测,与其说是确认了自身的健康,不如说是获得了前路的通行证。王凯请我们吃了两次大餐,他决定从当地搭乘火车续上他的工作出差行程,我们在酒店握手告了别,直奔哈尔滨太平国际机场。

8月2日,橙子、小萌和我依次离开哈尔滨,返回自己工作和生活的城市。

后续及其他

准确地说,返程路上,我仅仅是担心瞬息万变的疫情管控政策对住和行造成诸多不便乃至被当地防疫部门扣留隔离,而没有对自身感染病毒有过多恐惧,因为一路上并没有在时间和空间上与确诊病例有过交集,我们也很少与人群有近距离接触。更多的是,在新闻里我感受到了全社会对疫情的重视(恐惧),以及在此之上的人与人之间相处模式的小心翼翼乃至相互提防。8月2日回到家之后,我一直居家没有外出,只在8月5日、8月8医院做了核酸检测,并打印了纸质版阴性证明,以备可能存在的外界对我的质疑或审视。

本次旅行,AA支出元(包含所有的吃住行),另外还有阿尔山景区门票等个人独自支付部分加起来元左右,旅行资金成本大约在元。

另外,从南宁前往北京参加培训的机票元,北京到哈尔滨的火车票+元,哈尔滨到南宁的机票1元(商务舱)。

下一次长途旅行?如果疫情过去了国门开放了(年之前不抱希望),就必然是要去国外了,以色列或塞尔维亚或日本;如果还无法出国,那应该就是去西藏的阿里大环线自驾或去新疆的乌孙古道徒步。

海洋PHOTO

27

一起发现,一起记录。

长按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yakeshizx.com/yksrk/9871.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