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1/4/21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北京白癜风主治医院哪里好 http://yyk.39.net/hospital/89ac7_labs.html

呼伦贝尔申宽生物技术研究所与

扎兰屯职业学院人才培养年度报告

年12月

目录

一、呼伦贝尔申宽生物技术研究所基本情况1

二、扎兰屯职业学院基本情况2

三、企业参与学院人才培养背景2

四、企业参与学院人才培养的形式3

五、企业参与学院人才培养资源投入8

六、企业参与人才培养成效8

七、保障措施8

八、存在问题8

九、未来展望8

一、呼伦贝尔申宽生物技术研究所基本情况

呼伦贝尔申宽生物技术研究所位于内蒙古扎兰屯市,年3月6日成立。研究所的业务范围主要是本地区动、植(菌)物的品种引进、培育、驯化栽培、饲养与疾病防控及无公害生产技术等方面的研究,引进适宜本地区生产的新技术、新产品、新材料和新的生产模式,开展试验示范与技术推广;针对当地生物领域中的问题进行科学研究,广泛开展技术合作攻关和校、企、所合作。现有生物、农学、果树、蔬菜、草原、农牧业经营管理等专业技术人员28名。职称结构为研究员3人、高级讲师16人、高级农艺师4人、高级畜牧师2人、农艺师3人;学历结构为博士1人、硕士6人、本科19人、专科2人。研究所在扎兰屯市河西新区有亩试验基地,水电设施齐备,互联网全覆盖,能够开展课题的田间试验研究。

研究所年被自治区科技厅确定为“呼伦贝尔市岭东现代农业技术星创天地培育单位”年通过了国家科技厅备案;年被内蒙古自治区技术市场管理办公室确定为内蒙古自治区年度技术转移示范机构培育对象;被自治区科技厅审定为“呼伦贝尔岭东科技特派员工作站”的运营单位;研究所在年呼伦贝尔市民政局社会组织评估为AAA级单位,年被扎兰屯市委市政府评为“十二五”科技创新先进集体。

研究所成立以来,主持完成了呼伦贝尔市级科研课题4项,其中获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丰收奖三等奖1项,获呼伦贝尔市级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三等奖一项;年申报的大豆新品系“申科豆2号”参加了自治区的区试;完成了两项自治区地方标准编制,于年2月实施,完成了3项呼伦贝尔市级地方标准编制,年12月发布实施。完成扎兰屯市立项的课题3项;发表论文20余篇,出版专著5部。

2.扎兰屯职业学院基本情况

扎兰屯职业学院年开设15个高职专业(含专业方向),34个中职专业(含专业方向)。办学层次主要包括高等职业教育、中等职业教育、成人教育,以及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和企事业单位职工技能培训等各类短期培训等。

学院现有全日制在校生人,其中三年制高职生人,五年一贯制高职生人,另有中职学生人、联办3+2高职生人、继续教育学生人。目前各类在校生总计人。农学类专业现有在校生人。

扎兰屯职业学院绿色食品生产与检验专业、食品加工技术专业是学院特色专业。现有专兼职教师22人,其中副高级职称12人;博士1人,硕士研究生11人;全国农业职教名师1人,自治区级学科带头人1人;双师素质教师12人,占54.5%;呼伦贝尔市高层次牧草创新科研团队1个;农业工程系实验实训设施完备,拥有专业实训室16个,智能温室余平方米,实习农场亩。建有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食用菌生产基地。

3.企业参与学院人才培养背景

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提出,“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坚持工学结合、知行合一,引导社会各界特别是行业企业积极支持职业教育,努力建设中国特色职业教育体系”;“鼓励企业依法参与举办职业教育、高等教育,深化引企入教改革,支持引导企业深度参与职业学校、高等学校教育教学改革”。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人民群众对食品安全要求越来越高,国家对食品安全也越来越重视,企业对绿色食品种植、加工、安全检测的专业人才的需求大量增加,企业有意愿参加学院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把企业岗位对知识、技能的要求融入到教育教学中,为企业培养合格的高技能专业人才。

4.企业参与学院人才培养的形式

年扎兰屯职业学院与呼伦贝尔申宽生物技术研究所签订校企联合办学协议,呼伦贝尔申宽生物技术研究所参与校企合作主要作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4.1参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

呼伦贝尔申宽生物技术研究所所长陈申宽被选聘为扎兰屯职业学院绿色食品生产与检验专业“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参与制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陈申宽所长根据多年从事农业生产的丰富经验,对人才培养方案制订提出指导性建议。

4.2学院教师企业实践

年以来,呼伦贝尔申宽生物技术研究所为农业工程系教师提供企业实践平台,利用研究所试验基地为企业实践教师提供试验地种植、作物新品种引种、牧草及饲料作物引种栽培试验场所,提高专业教师的动手能力,为培养专业教师的实践能力做出了贡献。三年多来,扎兰屯职业学院农业工程系10名教师在呼伦贝尔申宽生物技术研究所试验基地进行企业实践,开展玉米、大豆、南瓜、油葵、高粱、牧草种植和园林绿化苗木栽培,每年每人实践天数超过30天。研究所科研基地为农业工程系,网络工程系相关教师提供了科学研究和教学实践场地,先后完成了自治区教育厅《高寒地区花生新品种引种试验》,《高品质黑木耳的研究》课题,呼伦贝尔市级《山野菜资源调查与驯化栽培研究》,《黑木耳菌渣综合利用研究》,《牧草品质资源调查与利用》;网络工程系教师开展智慧农业的研究,电磁波防治害虫试验等课题。

4.3企业文化进校园

呼伦贝尔申宽生物技术研究所所长陈申宽多次为农业工程系师生进行科研讲座,介绍农业生产前沿动态及社会对本专业人才需求现状,坚定了学生专业思想及专业发展的信念。

4.4学生实训实习

与呼伦贝尔申宽生物技术研究所深度融合,利用研究所试验基地进行绿色食品粮油标准化生产、植物保护、果树栽培、设施蔬菜栽培、饲料生产、中草药生产等课程的实训实习,为提高学生实践技能水平提供了教学场所。

4.5共同开展课题研究

呼伦贝尔申宽生物技术研究所与扎兰屯职业学院合作,完成的科研课题“呼伦贝尔市马铃薯晚疫病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控技术研究与推广”NK-0479,获年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丰收奖三等奖;“扎兰屯市玉米新品种筛选试验与配套技术研究”NK-0486,通过鉴定,获自治区科技成果登记;呼伦贝尔市级课题“茂勃艾米乐菌剂在种植、养殖业生产上应用研究与推广”“豆科牧草优良品种引种与野生品种驯化栽培试验研究”年通过了呼伦贝尔市科技局组织的专家验收;两个单位合作通过扎兰屯市立项的课题有“扎兰屯市玉米有害生物发生及综合防治技术研究”“扎兰屯市全光照地栽黑木耳品种、营养配方的筛选研究”“扎兰屯市中低产田高产高效模式的研究”,并通过验收。年由农业工程系教师参与制定的“甜玉米生产技术规程”发布实施。

4.6为学院教师提供科研场所

三年来研究所为学院教师提供科研试验场所,孙晶老师承担的“高寒地区早熟花生引种栽培试验”自治区教育厅科研课题,刘玉良、周忠学与扎兰屯市草原站共同开展的“不同品种燕麦引种栽培试验”“不同品种高粱引种栽培试验”“中草药栽培试验”等课题均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刘玉良、杜明华两位老师进入大兴村博士工作站,解决农民生产遇到的困难。

近三年来,两个单位合作编写了农业生产和科技服务专著:《科技特派员创新创业工作指南》年8月中国农业出版社出版,《中国呼伦贝尔大豆》年1月中国农业出版社出版,《大兴安岭东麓玉米产业与研究》年5月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微生物菌剂技术研究与应用》年6月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

5.企业参与人才培养成效

校企合作,从学校层面,促进了专业建设,提高了育人质量,增强了学院办学的核心竞争力,保障了学生就业,提高了专业教师的实践能力;从企业层面看,学院为企业培养了最需要的优质人才,减轻企业重复培养人才的支出,缩短了企业人才培养时间,缓解了企业培训力量不足的困境。

6.保障措施

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等文件鼓励、支持并扶持企业与职业院校开展校企合作,实现企业发展与学校办学双赢。企业与学院签订了合作协议,企业和学院商定合作内容并积极组织开展实施,保障了校企合作的有效落实。

7.存在问题

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普遍存在“学校热、企业冷,政策热、实践冷,政府应付、社会忽视”的状况。国家在企业参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方面缺乏强有力的财政、税收等相关政策的支持,只是以鼓励为主,无强有力的制度或法律措施,影响了企业参与人才培养的积极性、主动性;企业和学院在合作方面缺少相应的制度,缺少相应的机构和人员;学院的专业教师深入企业为企业解决实际问题,开展技术攻关的能力有待增强。

8.未来展望

近年来,国家对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视程度,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根据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和“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的精神,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必将从制度、政策和法律层面上得以落实,现代职业教育将呈现出政、行、企、校融合发展的美好前景。

随着学院的建设和发展,学院的办学实力将不断增强,高职生培养质量会不断提高,社会认可度逐步提高,学院会为企业源源不断地输入优秀毕业生,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人力资源和技术支撑,校企合作将在深度和广度上进一步拓展。

人才培养模式要进行改革,职业教育必须按照职业标准来设置专业,设置课程,推动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这需要教育部门和人力资源,以及保障部门的积极配合。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yakeshizx.com/yksrk/8189.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