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1/4/6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白癜风公益帮扶 https://m-mip.39.net/news/mipso_5478875.html

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地处祖国北疆,边境线长多公里,辖14个旗市区,有个嘎查村、个社区,最远的嘎查村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红彦镇欧富村距离中心城区海拉尔区公里。全市人才总量20余万,但高端人才主要集中在中心城区,基层人才保有量不足。为引导人才走向基层、留在基层、扎根基层,年呼伦贝尔市启动实施了“一嘎查村一社区一名大学生”人才引育计划。计划实施一年来,全市共引进了名大学生、本土培养了名大学生,为基层注入了“新鲜血液”,备足了后备干部“源头活水”,实现了“一个嘎查村、一个社区至少有一名大学生”的目标。

阿荣旗引进大学生李岩参加霍尔奇村党支部庆七一活动

根在草原,本籍大学生“鸿雁归巢”

玉玮是一名90后的小伙子,年他通过“一嘎查村一名大学生”考试,分配到新巴尔虎右旗克尔伦苏木芒来嘎查。“我的根在草原,而且呼伦贝尔的就业政策又那么好,我没有理由不回来。”玉玮这样说。毕业于内蒙古大学、蒙汉兼通的他到岗后便迅速投入到该旗牧区现代化建设的工作中。

“咱们本地的孩子带着感情在工作。”玉玮的表现让苏木和嘎查的“两委”班子竖起了大拇指。他认真学习钻研,把牧区现代化的政策文件吃透学懂,利用专业优势,帮助起草宣传资料;他跟着嘎查书记入户,面对面向牧民宣讲政策,手把手教牧民怎么填表;他积极沟通协调,跑林草、跑测绘,帮忙对接解决合作社建设、用电手续等多个问题。玉玮将火热的干劲、扎实的知识积累、善学的优势在草原上尽情挥洒。

一年来,呼伦贝尔市共引进了像玉玮这样的年轻大学生名。对编制充裕、人才短缺严重的地区,创新“专项编制池”“乡编村用”“县编村用”等方法,通过“2+3”的“蹲苗”模式,将人才留基层,即:为在嘎查村工作2年以上考核合格的大学生落实事业编制后,可流动至苏木乡镇岗位工作3年。

为规范此项工作,市委组织部、市委编办、市人社局联合印发《关于深入推进“一嘎查村一社区一名大学生”计划的实施意见》,明确在大学生引进时可降低门槛、简化程序;强化日常管理的同时注重平时考核、建立成长档案;可通过换届选举、公开选拔等多种方式,为大学生打通上升渠道。

孟和图日担任新右旗牧区现代化(试点)现场会上担任礼仪志愿者

心在家乡,本土培养助力“雏鹰振翅”

呼伦贝尔职业技术学院、扎兰屯职业学院两家本地职业院校年迎来了一批“特殊”的大学生,他们是名嘎查村“两委”班子成员和后备干部、社区专职工作者。与此同时,结合自治区“一嘎查村(社区)班子一大学生”培养行动,全市有名嘎查村“两委”干部参加了国家开放大学学历提升计划。

“虽然在村里担任多年的党支部书记,但开展工作时,仍时常会觉得自己知识体系不够健全,引领力和带动力不足,能够在服务基层的同时系统学习、提升学历,我们备受鼓舞,服务群众的底气也更足了。”正在参加学习的嘎查村后备干部们这样说。

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年一村一名大学生笔试现场

呼伦贝尔引才同时注重育才,同步实施“一嘎查村一社区一名大学生”本土人才学历提升计划。市委组织部与呼伦贝尔职业技术学院、扎兰屯职业学院等本土职业院校合作,以全国高职扩招为契机,为嘎查村干部创造机会“上大学”。针对此类大学生,高职院校“特事特办、一人一策”,使基层干部在学历提升同时实现能力提升。一方面是因才施教,制定《高职扩招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专业制定一个培养方案”,明确对此类学生的培养目标、培养规格、课程设置、考评方式等。如针对畜牧兽医系的学生,明确能力提升目标有具备畜禽饲养管理、育种繁殖、配合饲料生产、防疫体系建立、疾病诊断与防治等方面的基本技能。另一方面按需施教,采取理论教学和实践技能培养相结合的方式,坚持“学中做、做中学”,切实提升学生实操能力。

新巴尔虎右旗引进大学生韩良与嘎查两委班子慰问嘎查贫困党员

逐梦基层,政策保障助推“雁阵齐飞”

年,呼伦贝尔市试点实施“一嘎查一社区一名大学生”引才计划,遴选了牧区新巴尔虎右旗和林区鄂伦春自治旗为试点,共引进27名大学生到嘎查村工作。首批大学生到岗后,不仅参与脱贫攻坚、投身疫情防控,还为基层党组织建设、牧区现代化建设等工作献计出力,发挥了积极作用。

年,为全力落实“六保”任务,切实解决呼伦贝尔本籍大学生在疫情期间就业难问题,市委决定在全市范围内全面实施此项引才计划。

为营造浓厚氛围,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布“一张图读懂一嘎查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做好政策解读。同时,整合10个旗市区个岗位需求,集中发布引才公告,不但通过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yakeshizx.com/yksrk/7889.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