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意渐凉,转眼间,时光如流云不凝,年已过完80%。很多人一边惊叹时间过得太快,一边遗憾定的小目标都还没实现。如何利用时间,时间就会怎样回馈你。何不用余下的时光,读完至少一本书,给自己的一个交待? 十月-秋之歌(October-)尤大淳-世界钢琴名曲精选少女的祈祷 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 ——《偶成》[宋]朱熹 《用阅读抵抗寂寞》(节选) 作者/梁晓声 阅读,可以使人具有特别长期地抵抗寂寞的能力。都认为,寂寞是由于想做事而无事可做,想说话而无人与说,想改变自身所处的这一种境况而又改变不了。 是的,以上基本就是寂寞的定义了。 寂寞是对人性缓慢的破坏。寂寞相对于人的心灵,好比锈相对于某些容易生锈的金属。 某次和大学生们对话时,被问:阅读的习惯对人究竟有什么好处? 我回答了几条,最后一条是——可以使人具有特别长期地抵抗寂寞的能力。 他们笑。我看出他们皆不以为然。他们的表情告诉了我他们的想法——我们需要具备这一种能力干什么呢? 是啊,他们都那么年轻,大学又是成千上万的青年学子云集的地方,一间寝室住六名同学,寂寞沾不上他们的边啊!但我同时看出,其实他们中某些人内心深处别提有多寂寞。 寂寞,是一种置身于热闹中依旧孤独的情感。而大学给我的印象正是一个寂寞的地方。大学的寂寞包藏在许多学子追逐时尚和娱乐的现象之下。 似乎,越是和他们的专业无关的话题,他们参与的热忱越活跃。因为正是在那样的时候,他们内心深处的寂寞获得了适量地释放一下的机会。 故我以为,寂寞还有更深层的定义,那就是——从早到晚所做之事,并非自己最有兴趣的事;从早到晚总在说些什么,但没几句是自己最想说的话;即使改变了这一种境况,另一种新的境况也还是如此,自己又比任何别人更清楚这一点。 这是人在人群中的一种寂寞。 这是人置身于种种热闹中的一种寂寞。 这是另类的寂寞、现代的寂寞。 如果这样的一个人,心灵中再连值得回忆一下的往事都没有,头脑中再连值得梳理一下的思想都没有,那么他或她的人性,很快就会从外表锈到中间。 无论是表层的寂寞,还是深层的寂寞,要抵抗住它对人心的伤害,那都是需要一种人性的大能力的。 我的父亲不过是一名普通的建筑工人,差不多有七八年的时间,他独自一人被发配到四川的深山里为工人食堂种菜。一人开了一大片荒地,一年到头不停地种,不停地收,隔两三个月有车进入深山给他送一次粮食和盐,并拉走菜。 他靠什么排遣寂寞呢? 近五十岁的男人了,我的父亲,他学起了织毛衣。没有第二个人,没有电,连猫狗也没有,更没有任何可读物。有,对于他也是白有,因为他几乎是文盲。他劈竹子自己磨制了几根织针。七八年里,将他带上山的新的旧的劳保手套一双双拆绕成线团,为我们几个他的儿女织袜子,织线背心。 这一种从前的女人才有的技能,他一直保持到逝世那一年。织,成了他的习惯。那一年,他七十七岁。 劳动者为了不使自己的心灵变成容易生锈的铁或铜,也只有被逼出了那么一种能力。 除了阅读,想不出别的方法。而知识者,我以为,正因为所感受到的寂寞往往是更深层的,所以需要有更强的抵抗寂寞的能力。这一种能力,除了靠阅读来培养,目前我还贡献不出别种办法。 知识给予知识分子之最宝贵的能力是思想的能力。因为靠了思想的能力,无论被置于何种孤单的境地,人都不会丧失最后一个交谈伙伴,而那正是他自己。 自己与自己交谈,哪怕仅仅做这一件在别人看来什么也没做的事,他足以抵抗很漫长很漫长的寂寞。如果居然还侥幸有笔有足够的纸,孤独和可怕的寂寞也许还会开出意外的花朵。 思想使回忆成为知识分子的驼峰。 而最强大的寂寞,还不是想做什么事而无事可做、想说话而无人与说;而是想回忆而没有什么值得回忆的,是想思想而早已丧失了思想的习惯。 这时,人就自己赶走了最后一个陪伴他的人,他一生最忠诚的朋友——他自己。 谁都不要错误地认为孤独和寂寞这两件事永远不会找到自己头上。现代社会的真相告诫我们,那两件事迟早会袭击我们。 人啊,为了使自己具有抵抗寂寞的能力,读书吧! 人啊,一旦具备了这一种能力,某些正常情况下,孤独和寂寞还会由自己调节为享受着的时光呢! 信不信,由你。 图/视觉中国 不知道读哪本书,或许,这份书单,可以给你答案。 岁月来来去去,我们一边送走一个个昨天,一边匆匆忙忙度过无数个今天。今晚回想,是否已把明天悄悄酝酿,让明天可以稳稳当当。愿你回首无遗憾,展望有期许。 来源:央视新闻 监审:张丽 编辑:戴文宸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yakeshizx.com/yksrk/12970.html |